以下文章来源于威观互联,作者徐嘉威,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私域神器欢迎行业优质稿件投稿。
五一终于有时间停下来,远离喧嚣和事务层,静下来思考小结。前两周有个朋友问我觉得人为什么要社交,为什么要交朋友。重新引起我对社交的一点思考。
用一个量化刻度的假设来解释,如果每个人每天空余时间5小时的话,能深度维护的关系链是50人,那么一线城市的忙碌率较高,每天空余时间只能有1小时,所以一线城市用户一天只能维护10人的关系链,而四五线城市人群或者大学学生一天的空余时间能够有10小时(晚上都是夜猫子),所以每天能辐射的关系链为500人,因为空余时间的无聊或者又更多时间探索,让年轻人或拥有更多空余时间的人线上社交需求更多;社交与群体可支配的空余时间正相关,越忙碌的越追求社交的效率和有效性,越空闲的越追求社交的多样性(娱乐化、同好、打发无聊时间等)。
社交的原因很多都会说因为喜欢交朋友,尤其是原本外向的人;
无聊时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但打发无聊时间的选项很多,可以游戏,可以社交,可以健身,可以看书等等,打发时间不一定会用社交方式,但社交的其中一种原因是打发时间;
还有目的性社交,比如Linked in,为了扩大自己在某一个行业内的影响力;
比如微博,吃瓜八卦的天性;
比如认识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比如共同喜好,或者针对某类问题的解决和经验的交流(比如装修论坛,宝妈交流群等等);
还有婚恋交友为目的的;
当然还有荷尔蒙社交,因为是基础人性,所以也很多做的成功的产品例子。

01 荷尔蒙社交


所以不可否认荷尔蒙社交在用户群平均生命周期未必很久,但坐地铁是一种基建,有它的刚需在,并且因为流量足够,现金流商业模式也充足。适合作为生意看,也很多人选择了这条路,并得到不错的回报。
结论:
与荷尔蒙社交相比,如果有清晰的用户画像和路径,非荷尔蒙社交的延展性、意义、话语权和价值是远远大于荷尔蒙社交的,并不可同日而语,劣势是没有荷尔蒙社交变现快,商业化速度更慢,鲸鱼养大的时间比鱼养大的时间长,前提是切对路径。
陌生社交→荷尔蒙/非荷尔蒙;非荷尔蒙需确定用户画像、满足哪种人性→选择综合型、普适性、可延展性的用户群体,可诞生鲸鱼级的社交平台;荷尔蒙→有现金流,赚钱快,模式成熟→难破圈,天花板明显,难向上兼容。
熟人社交产品第一决定要素不是功能,而是时机。
什么时间是大规模迁徙的时间呢?微信的崛起很关键的大前提是那个时候是非智能机往智能机迁移的时间点,硬件的改变是关系链大规模迁徙的关键节点,在每一次硬件改变都会有一次关系链迁徙,比如2000年电脑刚在中国兴起,站长时代来临,网站层出不穷,阿里腾讯在那个时候兴起;微信也是在智能机更迭的时间点兴起,线下搬到线上,线上搬到移动端,这是大环境,微信的关键是这个时间点踩得对,然后才是产品体验的极致,如果时间点不对,比如现在国内已有微信,又还没到下一个硬件迭代的时间点,现在体验做的再极致对微信都不会有撼动根基的威胁。
这又是社交赛道讨论最多的问题,我只浅谈个人看法,我认为社交是中心化的。
社交是中心化的,关系链是中心化的,但社交产品可以是去中心化的,也可以是中心化的,甚至可以是既有中心化部分又有去中心化部分,关键点取决于这个产品如何处理不同关系链之间的结构关系。(会不会有点绕。。但理解下应该也不难理解)
微博的结构是典型的中心化结构,大V创造内容,草根消耗内容,大V是内容诞生者,草根是内容消耗者,无论草根是夸奖、吐槽、争论都会在微博内围绕大V的内容开展,所以无论顶还是踩,平台都是受利方。
回到问题,结论是关系链是中心化的,定好关系链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关系链间不同的组合方式,就是能诞生不同社交平台最大的变数和关键。
所以,社交是中心化的,社交产品不一定是中心化的,取决平台将无数中心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草根有没有破圈成为新中心的可能。
互联网的社交是弱化非互联网时代的中心化结构,重建属于互联网时代的中心化结构的过程。

在处理不同中心化关系链时,是用集权中心化实现,还是分布式中心化,还是完全去中心化,当架构设置好后,除了架构稳定性之外,还需要考虑是否会缺少外部熵,导致整体熵增明显,带来混乱的无序性;
架构设计是否做好对冲,内部熵减加强结构化,外部熵增加强无序带来的创意和有利变量。
本文源自「私域神器」,发布者:siyushenq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irethy.com/20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