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初代淘金者
02
序曲
03
语音社交崛起
04
分野,
深耕本地者得天下
05
氪金,游戏社交
与造富新神话
06
疫情黑天鹅,
新红利与新竞争
07
参天大树 VS 灌木丛
07
出海漫谈
-
整体上,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已走过了三个时代:工具出海、copy from china 的模式出海(把中国本土成熟的模式放到区域性的国际市场做,本质是国际化)、以及当下——全球化与本土化必须交织并行的时代。整个过程是由轻薄到做重运营的趋势。一方面,一些「易摘的果子」已被摘得差不多了——中东社交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早期野蛮生长后,行业也逐渐确立格局;另一方面,即便如 TikTok 这般强势的文化和技术优势输出,也正在面临地缘挑战下的「地震带」,未来的全球化将是考验「精耕细作」的、碎片化的全球化。
-
围绕着中东世界世俗化、互联网化的客观环境,在线上领域,上一波赚到钱的主要是提供情绪价值的生意。但这片蓝海未尽,仍有红利。一个创业者告诉我,「如果你认为中东不好做,可能是你对中东还不够理解。」中国创业者在过去十年间练就了非常灵敏的速度——现在往往是,「看到好的模式就立刻左右手在海外试了」。从去年开始,短剧也已经开始出海;在中东社交及内容消费领域,天花板还很高:中东年轻人和中国年轻人一样,也期待更多元的社交形态(比如中国早年是吃饭+KTV,现在也许会是吃饭 + 酒吧 / 桌游 / livehouse / 剧本杀等),但是受制于本地能力不足,这些需求目前还没法得到满足。
-
中东出海,这些大公司是正向案例值得学习——华为、TikTok 和 OV(OPPO、VIVO)。其中,华为最值得借鉴的,是政府沟通与本地信任搭建——在本世纪初,华为率先做了沙特麦加朝觐期间的通讯保障,从此打破了欧美大厂垄断沙特通讯市场的局面,赢得了沙特官方的信任。而 TikTok 虽然凭借烧钱作初始增长——这一点对创业公司的借鉴意义有限,但是今天的 TikTok 的确可以做到快速变现,凭借的是调整方向的速度和执行力(比如在中东本地做电商不成就立刻调头搞直播)。OV 的地推能力和组织力极强,在其全球化的过程中,向来重视一号位要扎根于本土,与此同时,大量的传帮带机制,诞生了足够数量的外派中层,是组织力的一大关键。
-
本地化的决心和执行力,成为许多大公司难以逾越的关键。创作者端的公会、运营团队应尽可能放在落后国家——这些地区的人赚钱欲望强,核心领导者需要在本地坐镇;而市场则要放在发达国家做。(参见赤子城把中东办公室放在埃及开罗,而非阿联酋;Bigo 的中东办公室则在更穷的也门。)而这些客观上的难度和挑战决定了,许多大公司在中东(甚至更多发展中、落后国家地区)的进度普遍较慢——职业经理人不深入一线,不能直面「混乱」,也就没办法建立真正的认知,何况中东是一个人情社会,线下积累信任的重要程度超乎想象。
-
本地化需要放弃中国本位主义的思想。在组织上表现为:本地化雇佣、本地化放权(决策)。华为有句名言,「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呼唤炮火」——意指要把资源调配的权力留给本地,不要事事等待中国总部做决策。我接触的多家本地创业公司均认可这一点。而文中涉及的一些案例(如「国家PK」),则充分显示了这么做的必要性。那么如何真正理解本地市场、做到真正的放权?核心在于多沟通和交流,通过不断的用户调研访问、总结客户反馈、倒推产品和运营策略,以形成差异化需求的挖掘和本地化的执行力。
-
在全球化的「地震带」下,「参天大树」以外,「灌木丛」式的生长给更多创业者留了机会:所谓「参天大树」如 TikTok,高饱和式攻击下,仍然有大量大公司无法侵入和渗透的需求和机会——总有一些垂直赛道是巨头不愿费力深耕的。在这些细分领域,竞争没有那么激烈,市场红利也较大,一旦在任一领域做深、然后横向复制拓展开来(如赤子城先后做了Mico、YoHo、TopTop、SUGO),就能形成「灌木丛」式的生态和优势,通过矩阵式产品带来的大基数用户的数据洞察,既能实现快速复制、高效冷启动,同时,矩阵式产品也能撑高规模的天花板。
-
最后,有关今天,全球化的「地震带」与风险规避——「参天大树」更容易引发地缘监管的风险,如何进行高水平的本地化沟通,是一门更深的课题。从这个角度看,「灌木丛」式的发展逻辑下,产品力更多元,相当于鸡蛋被放在了多个篮子里,这也一定程度上对冲分散了「地震带」的风险。
本文源自「私域神器」,发布者:siyushenq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irethy.com/38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