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表演法则,情绪“直给”、信念感拉满,吵架3秒爆点,让海外观众瞬间上头。
北美“横店”,温哥华凭低成本+留学生双语优势成主片场,成本已卷高10%–20%。
内容三策,翻拍国产爽剧、中外合拍原创、中剧配外语字幕,九成仍用“中式思维”写梗。
东方节日、民俗成新卖点,但须自然融入剧情,避免硬塞符号。
当国内短剧市场进入白热化竞争,一股 "出海潮" 正悄然席卷全球。温哥华因高产被称作北美 "横店",Tiktok 上付费短剧单部营收能破 2000 万美元,海外观众为 "豪门恩怨"" 职场逆袭 " 剧情疯狂买单 —— 这看似繁荣的背后,谁在操盘短剧出海?国内套路的简单复制,真能征服海外市场吗?海报新闻记者深入调查,揭开短剧出海的真相。
一、演员揭秘:情绪要 "直给",信念感是关键
"演短剧就像在高速路上飙戏,每一秒都要抓住观众。"12 月 11 日,演员陈添祥在接受采访时,道出了短剧表演的核心秘诀。不同于长剧的细腻铺陈,短剧时长有限,不仅叙事节奏快,演员的表演更要 "放大再放大"。
"比如一场吵架戏,长剧里可以用眼神、微表情铺垫,但短剧里必须立刻爆发情绪,反应要 ' 直给 ',让观众瞬间 get 到冲突点。" 陈添祥坦言,面对一些夸张剧情时,演员的 "信念感" 尤为重要 —— 哪怕剧本设定不合常理,也要通过表演让情节变得有逻辑,"比如演 ' 豪门千金落魄逆袭 ',你得先相信自己就是那个角色,观众才会跟着代入。"
让陈添祥更期待的是,短剧正在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新载体。目前出海短剧多启用外籍演员,但他观察到,东南亚市场已对中国古装剧表现出浓厚兴趣,"随着海外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加深,中国演员演带中国印记的作品,未来肯定有更多机会。
二、行业数据:40 + 女性是主力,北美付费最 "豪横"
上海凡酷文化传媒的成绩单,印证了短剧出海的爆发力:2023 年出品 43 部小程序短剧,2024 年 9 月以来,《她是神》播放量 9269 万,《娇娇侧妃升职记》播放量 6278 万。公司投融资及海外事业部总监梁洪兰直言:"出海已是公司重点业务,全球市场的需求太旺盛了。"
但海外市场的偏好,和国内截然不同。梁洪兰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海外短剧受众 70% 是 40 岁以上女性,比国内受众年龄稍高,因此女频剧占比远超男频,"能打的男频作品很少,女性观众更爱追 ' 豪门恩怨 '' 职场困境 ' 这类有爽点的剧情。"
从内容形式看,出海短剧分三类:一是改编国内爆款剧,海外取景拍摄;二是联合外籍团队做纯原创;三是直接给国内短剧配外文字幕 "直译"。但目前九成以上的出海平台,背后都是国内团队操盘,"很多时候还是用中国人的思维做内容,比如剧本里的 ' 中式英语梗 ',我们觉得好笑,海外观众根本 get 不到。" 梁洪兰坦言,兼顾文化差异、实现本地化,是当前最大的难点。
营收方面,出海短剧还在起步阶段。国内有投流、端原生等多元模式,而海外主要靠付费:Tiktok 上免费放出前 10 集,想看全集需跳转 APP 付费,广告收入占比极低。但北美用户的付费能力让人惊喜,"爆款剧单部营收能达到 2000 多万美元,这个数字还在涨。"
三、北美 "横店" 崛起:留学生撑起制作,成本要 "卷" 了
提到短剧出海的制作基地,温哥华正在成为新地标。"那里制作流程成熟,成本比洛杉矶低 10%-20%,所以被称作北美 ' 横店 '。" 梁洪兰解释,目前海外短剧制作团队规模都不大,核心力量是国外影视院校的中国留学生—— 他们熟悉海外文化,又懂国内短剧的创作逻辑,成了连接中外市场的 "桥梁"。
不过这种低成本优势可能维持不了多久。梁洪兰观察到,近期温哥华制作的短剧频频登上榜单前列,"人越来越多,成本肯定会向洛杉矶看齐,慢慢就卷起来了。" 有趣的是,出海短剧并非都在海外拍。梁洪兰透露,横店、青岛等国内地点也是热门选择,"国内团队工作弹性大,审批流程顺畅,外籍演员的工作时间反而受限,所以短平快的项目,在国内拍更高效。"
更重要的是,中国元素正在成为加分项。"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东方情调 ' 本身就有吸引力。" 章文颖认为,未来带有中国文化印记的短剧,比如融入传统节日、民俗的剧情,可能会成为新的出海热点,"但要避免硬塞文化符号,要自然融入剧情,让海外观众在看故事时,不知不觉了解中国文化。"
短剧出海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是继续复制国内套路,还是深耕本土化创作?这场跨越文化的 "剧情博弈",未来值得期待。
本文源自「私域神器」,发布者:siyushenq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irethy.com/65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