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漫剧,正在抢走动画人的饭碗

AI把漫剧制作门槛打到“3天1集”,薪资高30%、晋升快3倍,传统动画原画师成批跳槽,五年培养周期一夜失效。

摘要

 

2025上半年动漫融资62%流向漫剧,传统动画长片融资额同比跌41%;百万级成本、数年周期被“10天完工、数亿流量”反衬,资本用脚投票。

 
5分钟以内单集、百亿播放量、完播率60%,漫剧抢占通勤碎片时间;长动画日均观看时长掉19%,平台把30%推荐位让位给漫剧。

 
漫剧走“快消+工业化”下沉,传统动画保“精品+艺术”上行;老IP借漫剧翻红再反推续作,双向IP链路初现,市场呈哑铃型分层。

 
稻草论过时,AI成为共用基础设施,行业关键词从“谁替代谁”转向“如何一起把蛋糕做大”;人才、技术、用户双向流动,漫剧试水温、长动画收割口碑与票房。

 

25年的内容市场,漫剧正以野火燎原之势扩张。仅4至7月,漫剧供给量、播放量、点赞量的月复合增长率就分别达到83%、92%、105%,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200亿元。

 

而另一边,传统动画行业仍在寒冬中挣扎:初代漫画平台有妖气关停,老牌杂志《知音漫客》休刊,多家动画公司缩减产能,项目延期成为常态。

 

漫剧在人才、资金、观众注意力上的强势挤压,让不少从业者发出疑问:这会是压垮传统动画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01

人才虹吸:传统动画的技能断层

 

 

“做了五年原画师,现在竟要和AI抢饭碗。”刚从某头部动画公司离职的张琳,如今在一家漫剧MCN负责AI画面精修,薪资比之前高了30%。她的经历并非个例,随着漫剧制作对AI工具的深度应用,传统动画的人才壁垒正在瓦解。

 

传统动画制作需要场景设计、角色建模、骨骼绑定等十几个工种,一名成熟原画师的培养周期长达3至5年。但漫剧彻底颠覆了这套生产逻辑。

 

中文在线AI动漫部的数据显示,分镜生成、画面绘制等标准化环节的AI参与度已达70%至80%,这种高效低耗的生产方式,正持续吸引传统动画人才转向。

 

知乎近期启动的漫剧创作者激励计划,一口气开放了内容制作负责人、动态漫编导等多个岗位的招聘,开出的薪资普遍比传统动画公司高20%至40%。

 

更致命的是职业成长路径的差异:传统动画一部作品动辄制作数年,新人很难获得核心创作机会;而漫剧团队里,新人入职三个月就能独立负责单集内容,短平快的反馈机制加速了人才成长。

 

人才流失正在引发连锁反应。

 

传统动画公司为留住核心员工被迫涨薪,进一步加剧成本压力;而新人补给不足,导致不少公司只能缩减长线项目,转而接外包订单维持运转,陷入人才流失、产能下降到项目减少的恶性循环。

 

 


 

02

资金分流:资本短平快的投资逻辑

 

 

一动画制片人无奈道出传统动画的资金困境:“以前投资人会耐心听我们讲三年制作计划,现在刚开口就问多久能上线变现。”

 

在资本眼中,漫剧的低门槛高回报与传统动画的高投入长周期形成了鲜明对比,资金流向的倾斜已成定局。

 

传统动画的制作成本向来高昂,一部作品总成本常超百万元,制作周期往往长达数月甚至数年。而漫剧凭借AI技术彻底改写了成本规则:100分钟的漫剧,制作周期最短可压缩至10天,部分团队甚至能实现3天1集,制作成本亦大幅降低。

 

这种成本优势让漫剧的投资回报率远高于传统动画,七猫漫剧仅凭8万多部独家长篇IP的改编权开放,就吸引了数亿元资金入局。

 

资本的逐利性在市场波动中愈发明显。

 

2018年监管政策调整后,传统动画行业就因回报不明朗遭遇资本退潮,即便《哪吒2》的票房神话短暂点燃热情,但漫剧的爆发很快转移了资本注意力。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动漫行业融资事件中,漫剧相关项目占比达62%,而传统动画长片项目融资额同比下降41%,这让本就拮据的传统动画公司雪上加霜。

 

资金短缺直接影响内容产出,产能差距的背后,是资金分流的必然结果。

 

 


 

03

注意力争夺:碎片化时代的用户分流

 

 

以前每周守着追动画更新,现在刷短视频数小时能看好几部漫剧。在短视频主导的碎片化阅读时代,传统动画面临着注意力危机。漫剧精准踩中了用户的观看痛点,正在分流传统动画的核心受众。

 

漫剧的传播优势直击传统动画的软肋。

 

传统动画多聚焦20分钟以上的剧集或院线电影,需要观众投入整块时间;而漫剧单集时长普遍在5分钟以内,适配通勤、午休等碎片化场景抖音平台10月份漫剧播放量已突破百亿大关,单部作品播放量轻松破亿。

 

此外,漫剧主攻玄幻、仙侠、灵异等真人短剧难以呈现的题材,凭借AI技术实现想象力的可视化,精准抓住了男性增量市场——数据显示,漫剧用户中男性占比高达90%,与传统动画的男性受众高度重合。

 

用户注意力的迁移直接体现在数据上。

 

2025年第三季度,主流视频平台传统动画的日均观看时长同比下降19%,而漫剧的日均观看时长达到27分钟,且完播率超60%。

 

一长视频平台运营透露,原本给传统动画的推荐位,现在有30%让给了漫剧,“漫剧的点击转化率是传统动画的2.3倍,我们不得不调整策略”。

 

对于传统动画而言,更棘手的是年轻观众审美习惯的改变。漫剧快节奏、强冲突、高反转的叙事逻辑,正在培养用户的即时满足需求,不少观众反映,看传统动画觉得节奏太慢。

 

 


 

04

生态分野:不是替代,而是行业的双向进化

 

 

尽管冲击猛烈,但将漫剧视为压垮传统动画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过于悲观。

 

仔细观察行业生态会发现,两者并非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而是在市场分化中走向各自的赛道,甚至催生出新的融合可能。

 

传统动画的核心竞争力从未被漫剧撼动。漫剧的工业化生产注定其更偏向快消内容,虽然能快速占领大众市场,但在艺术表达、IP沉淀上难以突破。

 

而传统动画在精品内容领域仍有不可替代性,《哪吒2》的票房神话证明,优质传统动画依然能引爆市场、收获资本青睐。

 

不少头部动画公司已开始主动求变:引入AI工具优化分镜、建模等基础环节,将人力集中在创意设计与情感表达上,既降低成本,又保留艺术内核。

 

漫剧的爆发反而为传统动画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漫剧的IP改编热潮,让不少传统动画的老IP重获生机——沉寂多年的经典漫画IP,通过漫剧改编收获播放量后,反向推动了传统动画续作的立项。

 

同时,漫剧培养的庞大二次元受众,也为传统动画提供了潜在用户池。

 

行业的最终走向,更可能是分层共存的生态格局。

 

漫剧占据中低端大众市场,以工业化、高产能满足用户的即时娱乐需求。传统动画则聚焦中高端精品市场,以艺术价值和IP深度实现差异化竞争。

 

两者共享人才、技术与用户资源,甚至形成漫剧试水到精品动画落地的IP孵化链路,这种重构,远比谁压垮谁更具行业价值。

 

 


 

 

稻草之下,是行业的自我革新。漫剧的崛起,不如说是传统动画转型的催化剂,倒逼行业重新审视自身的核心价值。

 

未来的内容市场,不会是漫剧的独角戏,也不会是传统动画的怀旧场。更可能出现的场景是:AI工具在两者的生产流程中都占据重要位置,漫剧为传统动画输送IP与用户,传统动画为漫剧树立艺术标杆。

 

当行业不再纠结于谁替代谁,而是专注于如何做得更好,所谓的最后一根稻草,终将成为催生新生的养分。

本文源自「私域神器」,发布者:siyushenq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irethy.com/688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4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6 132-7601-9273

邮件:siyushenqi@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18:30

添加微信
添加微信
email Email Telegra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私域神器:一站式全网全渠道拓客营销软件
销售热线:173 5412 3667 (←点击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