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不少大公司都将AI面试融入了人才招聘中,通过算法分析候选人的语言逻辑、面部表情等内容,对其进行初步筛选,以此来提升招聘的整体效率。
而如今,AI不仅仅再是“评估者”,同时也反向成为了辅助“面试者”。借助AI聊天机器人,求职者可以在面试过程中对一些专业性问题应对更加自然,还可以在面试之前与AI进行模拟对话训练,让自己的表达更加流畅。
由此可见,在面试场景中,AI不再是单向地用作人员筛选,而是成为了招聘者和求职者双向的服务工具。这种转变也催生了一类新型的AI面试助手APP,为求职者提供个性化的面试指导,致力于在实际面试过程中提升竞争力。
OfferGoose就是这样一款国产的AI面试“教练”,点点数据显示,应用上线于2024年8月,同年10月登上菲律宾教育免费榜Top1,在当地评分高达4.9。至今一年的时间里,应用也从东南亚走向了欧美,在美国、加拿大等地也收获了不少用户。
当AI成为辅助面试“神器”,真的能让求职者Offer拿到手软吗?
打通全流程,面试也能“模拟押题”
在当前招聘环境下,线上面试已成为企业和求职者快速进行双向选择的工具。作为企业用人的初筛环节,它主要能够考察候选人的专业能力和基础素养,同时也为求职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应聘渠道。这种面试形式的广泛应用,为AI辅助面试的落地提供了基础实践场景。
基于此,OfferGoose不仅能像AI聊天机器人一样,在线上面试过程中,实时提供答案参考,还打通了面试前、中、后期的全链路,推出了前期模拟和后期的复盘功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面试流程闭环。
模拟面试是OfferGoose的主打功能之一。通过与AI面试官的沉浸式对话,让求职者提前进入面试状态,避免在实际面试时陷入紧张情绪。用户在使用时需要先填写岗位信息,或是直接将岗位JD直接截图让AI进行智能识别,再上传个人简历,经过AI分析并匹配与岗位的契合度后,可以生成“押题”。
而有“押题”,就会有答案。OfferGoose的模拟面试深度还原了真实线上面试并同时使用该应用的场景,不仅给出了问题,还给出了相应的回答,用户只需对照着文字答案复述即可。另外,还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模拟阶段设置AI面试官的性格特点、问题偏好、语言及屏幕字体大小等内容。
在实际面试过程中,OfferGoose会先让用户读一段文字收录声音,以此与面试官声音进行区分,并能够根据面试官的提问,实时生成答案,并标出关键词,帮助求职者回答地更专业、更全面。据其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应用已经接入了Zoom、Google Meet等多款国际化平台。
在每场面试结束后,OfferGoose会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深度复盘,包括整体回顾、问题分析等等,并为面试的自信度、专业度、回答相关性、面试互动性及表达流畅度五个方面进行评估,用可视化的方式,让用户看到自己的优缺点,以便更好地进步。
总体来看,OfferGoose通过“模拟面试-实时辅助-深度复盘”的全流程服务,为求职者打造了一位专业、高效的“AI面试教练”。对于求职者来说,AI辅助显著降低了面试的准备门槛,特别是能够通过模拟面试的押题,提前熟悉可能的面试重点,加之实时回答辅助应对临场挑战,让原本充满不确定性的面试过程变得具有一定“掌控感”,在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痛点问题凸显,AI面试真的靠谱吗?
OfferGoose之所以在菲律宾受到追捧,可能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菲律宾是全球最大的业务流程外包中心之一,尤其是英文客服岗位竞争十分激烈。求职者可以借助AI提供的标准化答案框架,重新梳理语言逻辑和表述方式,从而得到欧美等本土公司的青睐;另一方面,菲律宾的一些基础岗位供大于求,企业的可筛选空间较大,求职者往往需要经过多轮面试,AI辅助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求职者提升竞争力。
不过,对于菲律宾用户来说,OfferGoose的定价并不低。点点数据显示,应用按照面试时长进行收费,30分钟500比索(折合人民币约63元)。而一场线上面试往往就需要30分钟甚至更长,如果进行多场面试的话,花费会更高。
(OfferGoose定价,图源:点点数据)
数据显示,2024年菲律宾平均工资535800比索/年(折合人民币约6.7万元/年),整体工资水平并不算高,人们对承担像OfferGoose一类AI辅助面试工具的价格,还是有些“吃力”的,因此应用想要进行长期持续的商业化,还需不断开辟更广阔的市场。
而从用户反馈来看,OfferGoose也并非“无懈可击”。比如行业痛点问题之一回答延时,也就是所谓的AI思考时间。面试考察求职者的一大重点,往往在于临场的应变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尖锐问题,而在AI根据面试官提问实时输出答案过程中,通常需要几秒钟的反应时间。
OfferGoose则需要等到面试官提问完成后AI才开始思考,虽然输出内容速度控制在1秒,但从提问完成到用户反应时间也要在2秒左右甚至更长。这种短暂的间隔虽不影响回答的质量,但在高度互动的面试场景中,仍可能引起面试官的细微察觉。
另一大痛点问题在于,OfferGoose一类AI辅助面试工具有时语音识别会混乱,AI会将用户与面试官的声音混淆,进而导致输出答案不连贯或被打断。
由此可见,在面试场景下,无论对于企业还是求职者,AI都只是辅助,不能是依赖,双方都需要加以“人”的判断和思考。由于当前AI仍然主要适用于初期的线上面试环节,而后续关键的线下面试,仍需依靠双方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来做出最终选择。
对求职者而言,AI确实在前期准备阶段降低了求职门槛,但后续的线下面试表现仍需依靠个人能力;反之对于企业而言,在逐步扩大AI面试应用范围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候选人同样可能借助AI辅助作答。无论是将AI辅助视为合理准备还是潜在风险,最终都需要通过人工面试来验证候选人的真实水平。人与AI技术的协同,才是未来招聘过程中更合理的平衡点。
写在最后
AI面试辅助工具通过智能化手段,有效降低了求职者的面试压力,同时也提升了线上招聘的效率和标准化程度。尽管目前在交互体验和语义理解准确性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但这些瓶颈也正是行业未来需要突破的重点。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招聘模式会逐渐发生变革,AI会越来越多地承担初期筛选工作,而后续关键的线下面试环节仍然需要真人来双向把关。这种既能发挥机器的效率优势,又能保留真人面试的灵活性和判断力的“AI初选+人工终面”的组合模式,或将会成为未来招聘的发展方向。
本文源自「私域神器」,发布者:siyushenq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irethy.com/65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