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美元联姻,Meta与Google的AI云计算豪赌

Meta 与 Google Cloud 签下 6 年、超 100 亿美元的云计算协议,是 Google Cloud 17 年来已知最大合同,金额甚至高于年初 Google 与 OpenAI 的同类协议。

摘要

Meta 自有数据中心需到 2030 年才能全面投用,现阶段 AI 算力缺口巨大;借助 Google Cloud 的 TPU v5p 集群,可立即获得高性价比、高能效比的 AI 训练与推理资源。

TPU v5p 单芯片性能虽略逊于 NVIDIA H100,但在大规模部署场景下 TCO(总拥有成本)优势达 4–10 倍,成为 Meta 选择 Google Cloud 的关键技术理由。

Meta 已同时与 AWS、Azure 合作,此次纳入 Google Cloud 进一步完善多云布局,既增强议价能力,也为 20 亿美元数据中心资产出售回笼资金提供灵活度。

交易标志着 AI 基础设施进入“专用芯片+云协同”的新阶段——TPU 等 ASIC 与 GPU 并存、能效比成为核心指标,Google Cloud 借此在 AI 军备竞赛中缩小与 AWS、Azure 的差距,并连续拿下 OpenAI、Meta 两大顶级客户,重塑云市场格局。

近日,Meta与Google签署了一项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云计算协议,为期六年。


根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Meta将在六年内支付至少100亿美元使用Google Cloud的服务器和存储,以支持其AI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这笔交易是Google Cloud自成立17年以来已知的规模最大的合同之一,甚至超过了今年早些时候Google与OpenAI签署的云计算协议。

交易的核心细节:

  • 交易金额:超过100亿美元

  • 交易期限:六年

  • 交易内容:Meta将使用Google Cloud的服务器、存储、网络和其他服务

  • 主要目的:支持Meta的AI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这笔交易的规模之大,让Meta一跃成为与苹果、OpenAI并驾齐驱的全球最大云客户之一。对于Google Cloud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胜利,标志着其在追赶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为什么是Google Cloud?

 

要理解这笔交易的技术意义,我们需要深入了解Meta的AI基础设施现状和Google Cloud的技术优势。

Meta的AI基础设施现状

 

根据Meta官方公布的信息,到2024年底,Meta计划继续扩展其基础设施,将包括350,000个NVIDIA H100 GPU,总计算能力相当于近600,000个H100。Meta已经构建了两个24,576-GPU的数据中心规模集群,用于支持其当前和下一代AI模型,包括Llama 3。

Meta AI基础设施技术参数


Meta的AI基础设施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自有数据中心建设至少将到2030年才能完全投入使用,而AI算力需求却是迫在眉睫。

Google Cloud的技术优势

 

Google Cloud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技术,这是Google专门为AI工作负载设计的定制化ASIC芯片。

Google TPU v5p技术参数


NVIDIA H100 vs Google TPU v5p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为什么Meta会选择Google Cloud,让我们对比一下NVIDIA H100(Meta自建数据中心的主要芯片)和Google TPU v5p的技术规格:


从技术参数来看,TPU v5p虽然在单芯片性能上不及H100,但在大规模集群部署、能效比和总拥有成本(TCO)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根据行业分析,TPUs在大规模语言模型训练场景下的成本效益比GPU高出4-10倍。

AI军备竞赛的白热化

 

这笔交易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当前AI军备竞赛白热化的一个缩影。

AI基础设施支出激增

 

到2025年,全球AI基础设施支出预计将超过2000亿美元,云提供商和硬件公司collectively投资超过3200亿美元于数据中心和AI专用硬件。Meta将2025年的资本支出预测上调至660亿美元至72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数据中心,包括斥资290亿美元在路易斯安那州建设一个数据中心。

云计算市场竞争格局演变

 

传统的云计算市场格局正在被AI浪潮重塑:


Google Cloud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崛起尤为引人注目。通过激进的定价策略(如Gemini政府版的价格为每机构每年0.47美元)和技术创新,Google正在从AWS和Azure手中抢夺市场份额。

双赢还是零和?

 

这笔交易对Meta和Google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背后的战略考量各不相同。

对Meta:填补算力缺口

 

  1. 解决燃眉之急Meta的自有数据中心建设周期长,至少到2030年才能完全投入使用。与Google的合作可以帮助Meta填补当前的算力缺口。

  2. 多云战略的延续Meta已经采用"多云"(multi-cloud)策略,与亚马逊云服务和微软Azure均签订了协议。将Google云纳入供应商体系,使Meta在云服务价格谈判中获得更多筹码。

  3. 财务灵活性本月初的一份文件透露,Meta正在寻求外部合作伙伴,通过出售价值2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资产,帮助其为AI所需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提供资金。

 

对Google:市场地位巩固

 

  1. 里程碑式胜利:这是Google Cloud自成立17年以来已知的规模最大的合同之一,标志着其在追赶亚马逊和微软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2. 技术实力证明:赢得Meta这样的技术巨头客户,证明了Google Cloud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技术实力。

  3. 行业影响力提升:今年早些时候,Google已从OpenAI手中获得了新的云计算承包合同,而OpenAI此前严重依赖微软的云服务Azure。连续赢得两大AI领军企业的合同,大大提升了Google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影响力。

 

AI基础设施的新格局

 

Meta与Google的这笔交易,预示着AI基础设施领域正在形成新的格局。

  1. 专用AI芯片崛起:TPU等专用AI芯片将在AI训练和推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传统GPU形成互补。

  2. 能效比成为关键:随着AI规模的扩大,能效比将成为衡量AI基础设施的重要指标,TPU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3. 软硬件协同优化:未来的AI基础设施将更加注重软硬件的协同优化,以实现最佳性能。

     

对于Meta而言,这笔交易意味着它可以在不牺牲AI雄心的情况下,更灵活地管理其基础设施投资;对于Google而言,这标志着其AI基础设施技术得到了业界最高认可;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预示着AI军备竞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专业化分工与资源整合并重的新阶段。

Meta与Google的这次“联姻”,或许正是这一理念的最佳诠释。

本文源自「私域神器」,发布者:siyushenq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irethy.com/656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14小时前
下一篇 14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6 132-7601-927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iyushenqi@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18:30

添加微信
添加微信
WhatsApp Telegram email Email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私域神器:一站式全网全渠道拓客营销软件
销售热线:173 5412 3667 (←点击添加微信)